数智赋能・思政铸魂:构建精准化学涯指导新范式
发布时间: 2025-05-30 浏览次数: 10 文章来源: 外国语学院

一、项目主题和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智媒体的兴起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应主动拥抱机遇,直面挑战,从理念革新、内容优化、方法创新、体系完善、效果提升、素养强化、技术赋能等多维度发力,充分发挥智媒体优势,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南京邮电大学“鲲鹏共济”辅导员工作室聚焦“学涯”与“生涯”双轨并行,积极探索创新育人模式,前者聚焦铸魂强基,多维立体构建学风建设新格局;后者着重启智润心,全链条打造生涯发展共同体。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

(一)“学涯”铸魂强基:多维立体构建学风建设新格局

1、智媒赋能,筑牢思政引领之“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智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海量般传输,面对庞杂的信息,如何引导青年学生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是一个挑战。只有及时回应学生关切的热点难点,主动占领主战场,才能更好地获得主动权,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工作室依托“鲲鹏共济-学涯工作室”公众号、“深耕学堂”工作号和“翻页人”抖音号。“鲲鹏共济-学涯工作室”公众号开设《普法篇|日常法规篇》专栏10余篇,在“翻页人”抖音号开设《成长篇》近30篇,浏览量过万;围绕师生关心关注的时政热点、教育难点、社会焦点问题,开设依托“深耕学堂”公众号《二十大·邮语说》《讲好中国故事|二十四节气》等专栏,及时分享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作品和文章,强化网上正面宣传声音,凝聚社会共识。如:《敢于做自己》《突破思维禁锢》《耐心倾听的艺术》等。

2、文化铸魂,深植价值涵养之“根”

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开展“粽情端午”“情满中秋,团圆共度”等系列活动,辐射超万人,受到荔枝网、我苏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后附报道目录)作为“深耕学堂——”中国故事多语传播者团队指导老师参与指导学生整理、翻译、录音、编辑完成100余节,150余课时红色教材;教材内容被学习强国专题收录,累计播放量617.3万次,南京热搜排名第9,点击率达54.7万次;团队成员课程被学习强国“全国共上思政课”话题收录,热搜排名13,点击量7318.5万次。团队受国家级、省级各媒体关注,获《新华日报》《环球网》《江苏科技报》《江苏教育报》《现代快报+》等权威媒体200余次重点报道。

3、学业固本,精耕精准帮扶之“田”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打造“青春榜样面对面”网络育人品牌活动。 该活动紧密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核心需求,通过邀请优秀学生榜样,从高效学习备考策略、高质量学术论文撰写与发表技巧等关键学业环节入手,深入细致地解答同学们在学业发展中的困惑与难题。活动旨在切实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信、明晰学习路径、优化学习规划,有效激发内生动力,活动连续两年荣获校级“特色品牌活动奖”,充分彰显了其育人价值与品牌影响力。同时,工作室着力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创新性推出“学霸笔记漂流站”共享平台,以及“百词当先”21天单词习惯养成计划。 “笔记漂流”弘扬了朋辈互助、知识共享的优良学风;“百词打卡”则着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自律进取的学习品质。

(二)“生涯”启智润心:全链条打造生涯发展共同体

1、导航铸体系,绘就生涯发展新蓝图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构建“鲲鹏共济-学涯工作室”职业导航育人体系。工作室依托“职前成长圈”小程序,精心打造公益性、系统化的线上学习平台,开设涵盖职业素养锤炼、求职就业指导、核心技能提升、科学学业规划四大核心板块的专题课程。平台创新引入AI简历智能测评工具,为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即时性的线上简历分析、精准诊断与优化建议,有效破解学生简历制作痛点,将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前置化、常态化。着力贯通“培训-模拟-实战”全链条育人路径,全面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工作室匠心打造“简历工坊”赋能计划,并延伸至知名企业实地参访等实践环节,构建起“理论培训赋能、仿真模拟砺能、真实场景练能”的三级进阶培养模式。依托这一模式,持续深化开展“心‘邮’所向,生涯领航”系列品牌活动:从夯实基础的简历制作精训,到沉浸式的“一对一”面试模拟实战,全方位锤炼学生求职实战能力。

2、助力施精准,滴灌学子成长之路

坚持育心与育才相统一,创新实施考研就业“双护航”育人工程。 工程紧密围绕毕业班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需求,倾力打造系列暖心帮扶项目,通过精心策划“考研倒计时攻略”备考指导、“相约上岸吧”朋辈互助交流、“我与辅导员面对面”个性化咨询以及“毕业班就业推进座谈会”精准施策等多元化举措,将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辅导、就业指导贯穿服务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创新建立“一生一策”动态成长档案,精准掌握每位毕业生的学业进展、求职意向和实际困难,实现靶向发力、精准滴灌。同步开设“考研就业加油站”“考研倒计时攻略”系列专项赋能项目,为学子逐梦之路保驾护航。“加油站”着力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备考求职氛围,提供全方位资源支持;“倒计时攻略”则聚焦科学备考方法、应试技巧提升和心理压力调适,帮助考研学子坚定信心、优化策略、沉着应考。

(三)“数智”赋能聚力:政企协同资源增效新生态

1、立足特色发展,整合政企资源

工作室紧密联动南京市、区人社局就业部门,并特邀紫金山实验室人事部副部长闻然、江苏阿拉丁留学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刘丁发、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就业服务科赵冲等业界与政府专家,共同组建专业权威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导师团,为学子提供高质量、前沿的成长导航。工作室积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与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紫金分校、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紫金山分校共建教育实践基地,贯通学段壁垒,夯实协同育人根基。

2、依托数智技术,精准描绘学生成长画像

依托数智技术,工作室深度挖掘学生学习行为、兴趣偏好、价值取向等多维数据,精准描绘学生成长画像。这不仅助力教育者深度洞察学生发展需求,更能据此定制个性化、亲和力强的教育内容与路径,显著提升育人实效。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化学涯指导体系应运而生。该模式旨在通过数据赋能个性化培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涯发展指导提供创新性实践范式。其核心在于构建“数据采集—画像建模—动态干预—评价反馈”的闭环育人机制,深度融合多源数据与智能技术,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富有思政育人成效的精准指导实践路径,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筑牢思想根基,拓展立德树人主阵地

“青春榜样面对面”系列活动持续深化,连续两年获评校学风建设月“特色品牌活动”奖,榜样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线上育人阵地“鲲鹏共济-学涯工作室”“深耕学堂”公众号与“翻页人”抖音号协同发力,构建网络思政新格局。“深耕学堂”中英日三语思政课被学习强国、扬子晚报、南京日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课程资源被学习强国“学习专栏”收录,阅读量超30万,评论量12000+;“翻页人”抖音号持续输出《成长篇》等内容近30期,总浏览量过万,有效拓展了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培根铸魂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选树先进典型,彰显榜样育人实效

在先进典型选树方面成效显著,学生骨干荣获“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学生黄一阳在“江苏省团干部技能大比武”中斩获三等奖,其团课微视频获校级一等奖。集体荣誉方面,“深耕学堂——中国故事多语传播者”项目表现尤为突出,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国家级铜奖、江苏省季军、最佳公益奖(江苏省唯一)及红旅赛道一等奖(第一名),并在校级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铜奖。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同步强化,工作室负责人作为唯一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荣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国家二等奖),思政工作案例获评江苏省高校网络教育优秀工作案例二等奖,充分展现了师生同向同行的育人力量。

(三)深化培养体系,促进学风校风持续优化

通过体系化培养与精准施策,学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学业预警学生100%的有效转化,在全校成功营造出“比学赶超、互帮互促”的浓厚学习氛围和积极向上的良性生态,有力推动了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与发展。这一育人体系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指导学生获校级模拟面试大赛一等奖(位列全校前三甲)。同时,依托系统化、精准化的职业导航服务,学生就业竞争力得到显著跃升,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了坚实的学业根基与思想根基。

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一)借助数媒的精准性,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画像

数媒技术能够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信息,形成精准的教育画像。这不仅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还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设计,从而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二)坚持家校社协同,精准提升学生的智媒体素养

家庭、学校、社会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同合作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智媒体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校应该提供智媒体教育的相关课程,社会应该营造健康的信息环境。通过这种协同方式,可以精准地提升学生的智媒体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三)坚持智慧赋能,精准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体系

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慧技术,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实时、动态的评估,从而精准地掌握教育的效果。这不仅可以帮助及时调整教育策略,还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南京邮电大学“鲲鹏共济”辅导员工作室立足时代前沿,聚焦高校思政工作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育人新路径。工作室始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工作机制和提升育人能力为核心驱动力,着重探索“数智赋能精准思政”与“系统化学涯生涯导航”领域。通过构建数据驱动的精准画像、闭环干预的学涯指导新模式,以及打造政企协同、贯通学段的育人实践平台,工作室为破解育人难题、提升思政工作实效性提供了创新范式与实践路径。


(撰稿:张瑜 审核:高艳丽 排版:张瑜)


版权所有: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